365体育彩票

图片
中国药学会
药葫芦娃 邮箱登陆 加入收藏 English

学术活动

中国药学会微循环药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3-02-26

2023年2月26日,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药学会微循环药学专业委员会承办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药学会微循环药学专业委员首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等领导出席会议。同期举办中国药学会第一届微循环药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全体委员、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数千人通过现场及直播形式参加会议。来自药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多位专家以“微循环,大科学”为主题开展学术讨论,结合微循环领域临床应用现状,发布相关学术成果,并围绕微循环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线上为论坛致辞,首先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我们迎来了本世纪文明互鉴的新时代,政令德化、中西医并重成为了国策。要以中华哲学思维为指导,以生态健康的理念,以人为本的观点,开创中国特色生命科学的医药体系,为民生服务、为民族复兴,拓展科研时空,体现担当作为。王永炎院士回顾了修瑞娟教授、杨国栋教授、祝寿河教授等专家对微循环科研出的贡献,阐述了目前微循环与络病学说的研究现状,并表示将积极参与专委会的学术活动,同心携手推动微循环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开展。 

1.jpg

王永炎院士致辞

第一届微循环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卫东教授致开幕词,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而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研究相对滞后,专委会将在推动研发工作、探索微循环药物的开发、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加强继续教育及科普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 

202303031677829089.jpg

张卫东教授致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专题报告“合成生物学助力重要创新药物研发”,他指出,天然产物是药物研发的源泉,我国拥有30多万种植物的中医药宝库,因此合成生物学已经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黄璐琦院士分享了其团队目前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包括KH617细胞工厂等,为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202303031677829105.jpg

黄璐琦院士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韩晶岩教授分享了“微循环动态可视化研究与中医药”,在报告中他展示了30余年对于微循环的研究成果,强调了重大疾病难治环节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点在于微循环障碍,而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也是解开重大疾病治疗的一把钥匙。

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黎欣在“莨菪与微循环“专题报告中回顾了莨菪与成一制药结缘的历史,通报了莨菪类药物在微循环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在临床应用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她指出,莨菪产品是举国体制下,凝聚了中国众多前辈科学家和三代成一人的心血结晶,是属于中国的真正原创化药。公司近年来着力围绕莨菪系列实施全产业链布局,确立了以莨菪产品为核心,打造微循环领域领先品牌,将成一建成为国内唯一、全球最大、品种最全的莨菪生物碱、植化药品供应商的战略目标。成一高度重视莨菪系列的全路径研究,将持续与各大科研院所合作,重新诠释产品药理毒理的科学内涵,不断挖掘莨菪产品在微循环相关疾病领域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使产品临床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使更多患者受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郭树彬教授介绍了“重症感染复苏的终极目标——内环境稳态”,他提出,氢溴酸山莨菪碱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在重症感染中的作用曾经被忽视,今后,微循环改善策略的价值应该在临床中得到体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魏世辉教授发布了“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及樟柳碱用于NAION的多中心研究探讨”的学术成果,他提出在临床诊疗中忽略了眼部缺血性疾病微血管的自律运动。基于此,魏世辉教授团队进行了“氢溴酸樟柳碱片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氢溴酸樟柳碱片安全、有效。

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介绍了“环状RNA-m6A修饰对脑卒中血管再生的作用和机制研究“,她指出从血管修复层面扩展了circSCMH1促进缺血性卒中脑修复的机制,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新药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韩燕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脑小血管病真实世界研究“,其团队从临床、细胞、动物多层面,微观-介观-宏观多尺度验证了中药复方的疗效和机制,为脑小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并强调脑小血管病的治疗突破点应该在中医药的科学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李菁晶教授介绍了“眩晕的内科治疗”,她认为很多眩晕源自于内耳微循环障碍。因此,对于发作期的患者一方面改善症状,另一方面进行病因治疗,改善内耳微循环;对于间歇期的患者可以使用康复治疗,并且重点要预防再次发作。

微循环专委会的成立,对于落实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展战略,立足国际水准,推进微循环药学领域,特别是莨菪类药物的微循环研发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微循环障碍这一需要集多学科之力解决的医学难题开辟一条新途径,实现临床、基础与药物开发的思想碰撞,让更多患者受益。


Copyright CPA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由中国药学会秘书处主办 联系方式:010-67095470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非法镜像。京ICP备0505195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