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彩票

图片
中国药学会
药葫芦娃 邮箱登陆 加入收藏 English

科学普及

药娃说防疫 | 抗疫“白衣”变“黑人”,原来是多黏菌素B在作怪!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0-05-12

武汉市中心医院易凡、胡卫锋两位白衣天使,今年1月不幸在临床一线感染新冠肺炎,与死神搏斗两个多月后终于重获新生。但近日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显示,他们目前皮肤发黑,尤其是一张“黑脸”着实让人心疼。“白衣”变“黑人”,究竟是什么在作怪?他们复原有没有希望?来,药娃为您揭晓答案!

“黑人”背后的关键元凶

对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抢救成功后出现皮肤发黑,目前报道中的只有这两位武汉医生。究竟为何?原来,当时两位医生患者病情极其危重,在呼吸衰竭的基础上,有多器官功能受累和严重的继发感染。控制感染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治疗措施。根据病情需要,医院对两位医生患者使用了多黏菌素B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重症患者而言,与新冠病毒的斗争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过程,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全身机体多器官也会受到损害。多黏菌素B对肾脏、肝脏等器官均有损害。此外,大多数患者持续使用该药后会在头面部、颈部及四肢等部位出现色素沉着,皮肤颜色变深。因此,两位医生患者成了“黑人”。

一秒认清多黏菌素B

在抗生素大家族中,多黏菌素B可谓是一个“异类”。20世纪50年代末,该药首先在日本问世,此后相继在美国和欧洲等地上市,主要作用是治疗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但临床医生很快发现,多黏菌素类抗生素具有肾毒性。尤其是20世纪六七年代随着一系列新型抗生素陆续上市,多黏菌素抗生素逐渐被人们淡忘。然而进入21世纪后,细菌的耐药性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的多药耐药性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医学难题,多黏菌素B作为治疗多药耐药的革兰阴性菌引发严重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重新回到临床视野。虽然科学家对其结构进行了改造,但不良反应较大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多黏菌素B的不良反应

多黏菌素B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点:

1

肾毒性

发生率最高。出现肾毒性时,多黏菌素B无需调整剂量,多数患者在停药后肾功能可逐渐恢复。

2

神经毒性

较肾毒性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头晕及共济失调、面部潮红、嗜睡、外周感觉异常、胸痛;鞘内给药可见脑膜刺激症状,如发热、头疼、颈部僵硬、脑脊液中细胞计数和蛋白升高;与神经毒性药物同时使用易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呼吸暂停。

3

色素沉着

多黏菌素B静脉应用后导致的色素沉着发生率为8%~15%。一项研究发现,约15%患者在应用多黏菌素B的第三天开始出现肤色改变,多见于面部和颈部。

4

其他

已报道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肉注射疼痛(剧烈)、药物热、荨麻疹、静脉炎、腹泻及雾化吸入后引起的气道痉挛等。

多黏菌素B的“作案”机制

多黏菌素B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的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其可能有以下5种“作案”手段:

直接诱导表皮黑素细胞过度表达或功能增强,从而使黑色素合成增多,或者与黑色素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使巨噬细胞中黑素清除减少,导致黑色素在皮肤内(尤其是在皮肤巨噬细胞中)积聚,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2

含有色素的药物(如阿的平和砷剂等)及其代谢产物积聚,在细胞外基质或者真皮巨噬细胞内无法清除,引起色素沉着。

3

产生自由基,促进部分脂褐素等特殊色素合成,在皮肤中形成色素沉着。

4

损伤真皮血管导致红细胞外渗,继而引起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皮肤色素改变。

5

导致皮肤对光照敏感性改变,黑素细胞的黑皮素-1受体功能和表达上调,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合成黑色素增多,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用药导致的变黑难以预防

对于多黏菌素B类药物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目前尚无确定有效的预防方法。参考其他药物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研究成果,减少药物剂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预防途径。但是,减少多黏菌素B的剂量很可能降低疗效,甚至导致细菌耐药。基于组胺介导的炎性过程可能与多黏菌素B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有关,使用抗组胺药也可能对防治多黏菌素B相关色素沉着有一定效果,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多黏菌素B导致的皮肤色素沉着是可逆的,在停用致病药物后,大部分患者可逐渐恢复。
(1)新生儿和婴儿的色素沉着在停药后可完全消退。

(2)部分成年患者的色素沉着可逐渐减轻,在病情得以控制的情况下及时停药或寻找替代药物会有利于皮肤颜色的恢复。

(3)对于少数具有不可逆的皮肤色素沉着的患者,可以进行皮肤美白及激光治疗。

 


Copyright CPA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由中国药学会秘书处主办 联系方式:010-67095470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非法镜像。京ICP备0505195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