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彩票

图片
中国药学会
药葫芦娃 邮箱登陆 加入收藏 English

会员之家

中国药学会会讯2005年第1期(总第44期)

来源:中国药学会    发布时间:2005-04-08

中国药学学会会讯2005年第1

(总第44期)

·专业委员会工作动态·

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工作小结及规划

·各地药学会工作动态·

浙江省药学会2004年工作总结和2005年工作思路

黑龙江省药学会365体育彩票理事会2004年工作总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药学会2005年工作要点

·学会动态·

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

·学术活动·

关于举办第三届中美药学高级研讨会的通知(第一轮)

关于举办第三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的通知(第一轮)

关于评选第八届中国药学会-SERVIER青年药物化学奖和专项研究资助项目的通知



·专业委员会工作动态·

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工作小结及规划

当前,合理用药问题正日益受到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医药工作者乃至民众的普遍关注。在中国药学会的指导下,专业委员会抓住这一有利于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工作取得一定进展。现将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前后的工作小结及今后的工作规划如下。

一、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前后的主要工作进展

()抓培训、编书、出刊、网站、学术会,普及新学科知识,扩大宣传

1.针对新兴学科的特点,专业委员会委员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类学术会议和刊物等,宣传、普及药物流行病学新知识、新成果。专业委员会和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社先后在武汉(2期)、昆明、成都、深圳共举办了5期药物流行病学讲习班,学员共800余人。

2.组织编写并推广我国乃至亚洲第一部《药物流行病学》专著,使之成为药物流行病学工作者的案头必备书被密集引用。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专业委员会正酝酿修订、再版事宜,希望此著作成为专业委员会的一项“品牌”。

3.在专业委员会指导下,逐步提高了专业刊物《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的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逐步体现出药物流行病学专业特色和内涵,2003年成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显示,有关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论文多出自《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4.专业委员会分别在武汉、昆明、成都、深圳举办过6次全国性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会议研讨,解决难题,达成共识,找到我国专业差距与薄弱环节,明确方向。如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作的委员思考怎样将药物流行病学知识用于完善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临床的委员探索药物流行病学如何指导提高医疗质量,合理用药治病并指导群众使用非处方药,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害等等。

5.依托杂志社,建立药物流行病学专业网站,发挥现代传播手段的优势,更好地普及学科知识。网站于20046月试运行,现访问者数万名。

()委员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专业优势,潜心探索,开展专题研究和学术交流

1.为政府决策咨询和为群众答疑解惑。抗非典期间,曾繁典副主任委员、施侣元委员及时撰文提醒公众注意预防非典过程中的合理用药问题,从药物流行病学角度提出了在非典过后值得政府及公众反思的问题;梁万年副主任委员、杜文明委员等成了专家型新闻人物,在当时起到积极作用;各地普遍采用给健康人群预防用药的方式防治非典出现不良反应,武汉的委员们及时敏锐地开展了专项调研;曾繁典、唐镜波等委员作为国家主管部门的专家组成员,参与一系列重大药物及器械不良事件的研究咨询,起到重要参谋作用;杜文明委员在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下开办的“杜博士信箱”积极推动了群众合理用药工作。

2.委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致力于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科研工作。如李少丽副主任委员、曹立亚委员、颜敏委员等积极开展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政策研究;郑荣远委员结合临床开展药物流行病学专题研究,其“咪唑类驱虫药与散发性脑炎关系的研究”得到国内外药物流行病学界认同,在2004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上获二等奖;唐镜波委员编译了《合理用药国际网络通讯·中国年鉴》;其他委员开展了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全国医务人员对ADR认知度的调查、苯那普利致咳嗽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的研究、含奥美拉唑的联合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系统评价等药物流行病学专题研究。

3.建立资料数据库,开展药物流行病学调查,为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工作打基础。王大猷编委和杜文明委员等分别在上海市临床ADR监测中心和上海市ADR监测中心建立起较大型的资料数据库,资料资源共享,为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将有力推动专业研究工作。

4.培养人才,壮大专业队伍。王永铭、曾繁典、施侣元教授等克服困难,努力创建我国药物流行病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先后培养的数位药物流行病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我国药物流行病学事业的中坚骨干;武汉大学药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已将《药物流行病学》列入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程。

5.组建地方学术组织,壮大我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专业队伍。武汉等省市已经成立或正在酝酿成立药物流行病学学术组织,通过学会组织壮大专业队伍,通过学会活动培养人才。

6.建立研究基地,开展药物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唐镜波教授主持的全军合理用药信息中心在总后卫生部支持下,常年开展了大量教育培训和信息交流工作;温州医学院郑荣远教授率先建立了省级神经系统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心。

我国药物流行病学事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仅仅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和社会要求还相去甚远,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来,我们有信心开展好今后的工作,促进学科发展,努力开创药物流行病学事业的新局面。

二、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工作规划

()积极争取国家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药物流行病学是一门适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宏观应用学科,工作规划与科研选题既要体现出很高的学术水平,又要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研究成果既能直接为有关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服务、又要为医药科研生产流通服务。要努力争取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争取成为管理部门在该领域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促进适应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保障人群安全用药的系列法规及实施细则尽快出台和宣传实施。

()进一步加强和繁荣学术交流。专业委员会拟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并纳入中国药学会的年度学术计划。初步计划于2005年下半年召开第五届全国药物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地点待定。除全国性学术活动外,各位委员从各自实际出发,组织小规模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外医药院校、科研机构或制药公司的交流与合作,把我国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介绍到国际药物流行病学界,并虚心学习国外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近年出现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使我国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进一步办好药物流行病学杂志及网站。在专业委员会指导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将逐步改进审稿、定稿制度,加快稿件处理速度。各位委员有义务协助杂志社拓宽优质稿源,并对杂志栏目设置及编辑出版工作提供咨询和建议。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网站要加大信息量,加快更新速度,逐步增强互动性、权威性,在更多委员的参与下,逐步办成药物流行病学网站,使之成为一个本专业人员学习交流的平台和园地。

()积极开展药物流行病学专题研究。这是当前工作的重点。没有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支撑,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就不会有生机,药物流行病学就得不到认同和发展,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但由于专业委员会的财力缺乏,单凭委员的奉献精神难以维持学科的持续发展,且药物流行病学是一门新学科,一些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管理部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通过纵向途径申请大笔科研经费比较困难。因此必须拓宽筹集专项研究经费的各种渠道,在广泛吸收多学科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的同时,尤其应注重吸引和团结医药企业界人士参与药物流行病学的各项活动。应集中人才、财力,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调研工作,主动为医药企业提供咨询,同企业联合进行项目攻关,解决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争取医药企业的经济支持。学术秘书应主动关注各项专题的开展情况,定期汇总项目成果,以便专业委员会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发展规划。

()修订《药物流行病学》专著并再版发行。《药物流行病学》专著目前国内尚无第二本,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工作者的案头必备书,并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临床医师和药师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或开展药物流行病学培训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但随着新的药害事件的不断产生,全球范围的药品安全性评价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工作向纵深推进和发展。同时,本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拟组织一批专家于2005年对《药物流行病学》专著进行较大幅度的修订,并再版发行。

()筹建研究基地,开展课程教学,培养专业队伍。药物流行病学在我国经过近十年的传播和发展,已经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学科地位,因此,在医药院校中开展药物流行病学课程教学,确立药物流行病学在医学、药学教育中的地位十分必要。目前我国高校药学院系不少,药学专业学生数量可观,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遗憾的是目前尚无一本适合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药物流行病学》教材。专业委员会拟组织一批专家,编写《药物流行病学》专用教材,并倡导和促进在部分条件成熟的院校开设《药物流行病学》选修课程。这些工作也是今后申报药物流行病学硕士点、博士点的基础和药物流行病学持续发展的前提,专业委员会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各地委员间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建设。交流与合作对于一门新学科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专业委员会应发挥组织作用,拟利用网站和其他各种通讯方式建立健全专业委员会内部的通讯交流制度,使各委员各地区间的研究及工作信息及时广泛沟通,加强合作,促进学科发展。

由于药物流行病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发展历史又相对较短,故至今没有自己的专业研究基地和专业研究队伍,此种状况已无法适应药物流行病学持续发展的的需要。专业委员会应发挥组织和人才优势,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我国合理用药和人民健康事业。

返回目录

·各地药学会工作动态·

江省药学会2004年工作总结和2005年工作思路

一、2004年工作总结

()指导思想明确

学会高举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指导下,学习和贯彻省委[20032号,文件团结和动员浙江省药学会会员和广大药学科技工作者,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动药学会各学科的发展,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及各市地药学会的积极性,同心协力,不断增加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学术活动的水平和层次,为实施科教兴国和持续发展战略,为浙江省药学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作贡献。

()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按照本会“2004年学术活动计划”,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主要大型活动如下:

1.积极参加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为促进长三角地区科学技术交流,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浙江、上海、江苏二省一市科协举办了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浙江、上海、江苏药学会和生物工程学会承办了“长三角生物医药发展论坛”。首届生物医药发展论坛地点选择在杭州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论坛的组织工作主要由浙江省药学会和省生物工程学会承担。论坛于20041012日~14日隆重召开,参加论坛的有二省一市各有关单位代表300余人。特邀请陈凯先、毛江森、王宏广、铙春明、李连达、郭礼和、华子春、余国良、周华富等院士、

教授(其中院士有五位)为论坛报告人,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浙江省药学会理事长郑尚志同志致欢迎词并作重要讲话。论坛报告的内容全面反映了中国生物技术发展状况及长三角各地区生物医药发展现状与趋势,描述了21世纪生物医药最新科技成果、指出了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步骤。并分析了技术产业化的可行性,各代表反应热烈,踊跃提问,在会下相互交流,受益良多。正如国家生物工程中心主任王宏广教授所说,此次会议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开了个恰当的会议,其意义深远。它有利于促进科技与产业的结合,有利于推动长三角生物医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把长三角生物医药工程发展推上新水平。

2.举办“第三届全国制药工程科技与教育研讨会”,由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浙江省药学会主办,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和浙江大学药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制药工程科技与教育研讨会”于2004102225日在浙江工业大学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气氛热烈,紧张有序,来自全国高校和企业界的会议代表近200人,与会专家有中国医药科学院肖培根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院士、北京大学现代中医药研究中心主任徐筱杰教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元英进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沈寅初院士、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姚善泾教授、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尤启东教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任德权副局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副主任朱世斌教授、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陈时飞副局长等,有十三位专家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任德权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本届制药工程学术会议开得很成功。有几篇大会学术报告内容很好,反映了制药工程的一些热点问题。开展制药工程学术交流,不仅对制药工程高等教育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希望专家、教授们在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制剂、抗生素等领域多做研究工作,通过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搭建产、学、研三结合的平台,为使我国由制药大国变成制药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3.20049月我会中药及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举办了“浙江省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与认证培训班”,帮助我省中药企业在药材种植上如何实施GAP。会议邀请了国家GAP专家组首席专家周荣汉教授等6位专家就GAP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水平高而实用性强的报告。到会100余位代表感到受益匪浅,这无疑对我省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专家和代表们也对我省今后加快实施GAP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为加快我省中药现代化作贡献。

4.200461418日,我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在横店召开了浙江省药剂学术会议暨全省药剂科主任会议。应征在会上交流的论文120篇,到会代表350人,应邀在会上作学术报告的有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张永信教授、上海复旦大学药学院黄仲仪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孙忠实教授等9位专家。报告内容有“抗菌药新品种及合理应用原则”、“抗高血压药物ACEIARB近期进展”、“当代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与对策”等。与会代表反映热烈,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5.我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与普析仪器公司联合举办“关于紫外与原子吸收讲座”,由国家技术监督评审员、中国分析仪器协会副理事长李昌厚教授主讲,2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各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学术水平比过去提高,受到了各企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搞好继续教育工作

为了积极响应省政府提出的建立人才强省的战略,大力开展我省继续教育工作,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号召。经我会与浙江省继续教育学院友好协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互惠互利”的原则,决定共同开展药学继续教育工作,并于20047月下旬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在明确了双方的职责和利益的前提下,举办了中、高等级别的培训一期,并且解决了药学人才一直悬而未决的继续教育学分问题,深受广大药学工作者的欢迎。

()编辑出版工作成绩显著承办“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不断提高质量、建章立制、严把质量关。该杂志已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论文核心期刊。2004年收稿共1560篇,其中论文集590篇。2004年共发表430篇,其中增刊120篇。由药剂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内刊《临床药剂学杂志》本年度出版487篇。

()开展咨询服务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我会科技开发中心,发挥有关专家特长,开展GMP咨询服务工作,得到了企业的好评。全年咨询的3家企业;浙江德清拓普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施比灵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桐乡施康制药厂均通过了国家GMP认证检查。

二、2005年工作思路

()认真学习贯彻省委2号文件深入学习贯彻中共浙江省浙委[2003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科协工作领导的意见”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2号文件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高度,全面阐述了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和发展科协事业的一系列问题,是加强我省科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科协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要深刻领会省委2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切实抓好2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努力争取达到省科协提出的试点学会的要求(2004年我会列入了省科协拓宽职能方面的省级试点学会。)

()进一步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树立学会的学术权威性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计划在杭召开国际药物代谢学术大会,由我会和浙大药学院主办。

——各专业委员会按计划主办或承办全国和全省专业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会。如:生化药物专业委员会召开生化检测与食品安全讲座;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计划召开2005版中国药典及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学术研讨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召开临床合理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学术研讨会;药化及杭生素专业委员会召开药物设计与发现学术研讨会;中药及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拟继续举办GAP实施与认证培训班等。

()进一步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港、澳、台地区学术交流。组织赴美、欧、澳、新、台等地业务考察,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为发展浙江医药事业作贡献。

()拓宽思路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工作、培训工作和科普教育工作。

()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努力争创一流省级学会。

返回目录

Copyright CPA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由中国药学会秘书处主办 联系方式:010-67095470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非法镜像。京ICP备0505195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101号